
↑ 雙色虎頭蜂 (苗栗)
攝影:黃世仁
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47473041889
(胡蜂科 / 胡蜂亞科)
中大型,體色淡黃色,複眼褐色,胸背板寬廣,黑色,三角狀,腹部具不明顯的細窄環帶,各腳與體色同。
本屬11種,本種為稀有的虎頭蜂之一,俗稱黑盾胡蜂,種小名
bicolor 意為「二色的」,黃、黑二色為本種命名的由來。
一篇網路文章2016年5月的報導,台灣百年來未發現雙色虎頭蜂,目前確認分布在苗栗、台中。雙色虎頭蜂會捕食、攻擊養蜂場的蜜蜂,也會和其他虎頭蜂一樣螫傷人畜,但牠也會捕食鱗翅目幼蟲、蠅、蚜等農業害蟲。

↑ 雙色虎頭蜂,腹部淡黃色具不明顯的細窄環帶,各腳與體色同。 / 攝影:黃世仁
(苗栗)
(附記)
農業試驗所和嘉義大學研究團隊在苗栗、台中新發現「雙色虎頭蜂」的分布。雖然這種虎頭蜂在亞洲地區普遍存在,但在台灣並沒有分布紀錄,直到4年前發現蜂窩、雄蜂後才確定台灣也是分布地,研究成果已刊在國際期刊《昆蟲科學》上。
(以上引用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文章 / 2016年5月)
(附記2)
雙色虎頭蜂如今已經被列為外來入侵種,對於本土的動植物與生態可能有一定的威脅。以下描述乃根據2021年Sheng-Shan Lu ,Junichi
Takahashi ,Wen-Chi Yeh ,Ming-Lun Lu ,Jing-Yi Huang ,Yi-Jing Lin andI-Hsin
Sung 等人所撰寫的Evidence for Range Expansion and Origins of an Invasive Hornet
Vespa bicolor (Hymenoptera, Vespidae) in Taiwan, with Notes on Its Natural
Status摘要而成。
在預測與監測調查中發現,由於氣候條件,新竹和苗栗有穩定的黑腹虎頭蜂(Vespa bicolor)族群。根據模型預測,適合牠們棲息的區域約為 440
平方公里。許多族群也擴散到桃園市北部,顯示 V. bicolor
能適應亞熱帶較涼的氣候。牠們主要分布在桃園、新竹、苗栗的丘陵和淺山地區,可能是因為那裡築巢空間和資源較多。
研究指出,台灣的 V. bicolor
族群可能來自同一個入侵來源。牠們主要以蜜蜂為食,覓食活動與養蜂場的位置密切相關。透過生態模型技術能準確預測牠們的擴散,因此建議集中在這些區域進行防治。
雖然需持續移除這類外來種,但也應將 V. bicolor
視為地方性害蟲,以減少養蜂業損失和民眾恐慌。我們的研究強調,應重視牠們在台灣快速擴散的情形,加強監測與防治措施,提升管理效率。(以上文字 Z-Ln 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