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 → 科 →本頁 | 訪客分享 |
黑翅螢 Abscondita cerata (Olivier, 1911)[特有]
↑黑翅螢 (雌) (螢科)體長8.5mm,頭部黑色,複眼很大,觸角黑色11節,前胸背板橙黃色,小盾片橙黃色,翅鞘黑色,各腳黃褐色,脛節以下黑色。雌雄外觀近似,雄蟲發光器為2節,雌蟲發光節1節,雄蟲腹面黑色,雌蟲腹面橙黃色具黑色斑紋。本種與黃胸黑翅螢很像但體型較小,雌雄腹面的顏色也可作為辨別依據。本屬有4種,本種又稱黑翅晦螢,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3-5月出現,夜間發出黃綠色光尋找配偶,牠們在沒有光害的環境下棲息,數量多時十分壯觀。 同種異名:Luciola cerata
大多數螢火蟲為陸生型,水生型只有黃緣螢、黃胸黑翅螢和條背螢等三種,半水生型目前已知只有鹿野氏黑脈螢一種。水生型的幼蟲具有八對氣管鰓,分布在腹部兩側,可以長時間生活於水中,化蛹時會爬到陸面的樹根或石下築巢化蛹;而半水生型的鹿野氏黑脈螢幼蟲,白天躲藏在溪邊的岩壁或石縫裡,晚上才潛入水中捕食螺、貝類,因為沒有氣管鰓的構造,只能利用挾帶的氣泡用氣孔呼吸,於水中捕食後會再回到岸上享用獵物。 黑翅螢的雄蟲和雌蟲在夜晚都會發出一閃一閃的綠色螢光。螢火蟲發光的目的是求偶或警戒,遇到危險時發光的頻率會不一樣,牠們用光點在夜晚溝通。3-5月是黑翅螢大發生的季節,部分地區7-8月。螢火蟲幼蟲以小蝸牛、蛞蝓或蚯蚓為食,幼蟲身體側扁,取食時先把蝸牛麻痺,再伸進殼內將蝸牛肉吃得一乾二淨。成蟲只吃露水、花蜜,壽命只有7-14天, 幼蟲期約86天。 螢火蟲的螢光除了求偶外,也具有警戒、嚇阻天敵的功用。一閃一閃的螢光像在告訴獵食者「我在這裡 」,由於螢火蟲體內具有毒性或辛辣的化學成份,當牠們遇到危險或被捕捉時就不斷的閃光,甚至群聚一起發光來嚇阻天敵。
↑黑翅螢,前胸背板橙黃色,小楯板橙黃色,翅鞘黑色。 (體長10mm、雌)
↑黑翅螢,各腳黃褐色,脛節以下黑色,警戒時頭部朝向。
↑黑翅螢,雄,外觀近似雌蟲,腹部較窄,腹面的發光器2節。
↑黑翅螢,雄,發光器前2節黑色,其餘黃褐色。
↑黑翅螢,雌雄交尾。 / 攝影:許志遠
攝影:許志遠
↑黑翅螢,左雄(發光器2節),右雌 (發光器1節)。 / 攝影:許志遠
↑黑翅螢 (幼蟲) / 攝影:許志遠
↑黑翅螢,陸生,幼蟲築土繭化蛹。 / 攝影:許志遠
↑黑翅螢,羽化,從土繭鑽出。 / 攝影:許志遠
↑黑翅螢的螢光
↑黑翅螢的螢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