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本頁   訪客分享

台灣蜉蝣 Ephemera formosana Ulmer, 1919

台灣蜉蝣 Ephemera formosana

↑台灣蜉蝣 Ephemera formosana

(蜉蝣科 / 蜉蝣屬) 體長12.5mm,體色淡黃色,複眼上灰綠、下橙紅,腹背各節具黑色縱紋,側緣有黑色斑點,近末端數節左右各有3條灰白相間的斑紋,翅膀透明,前翅長具細密的網狀紋,後翅短小,前腳脛節端部有一枚黑斑。

本科1屬3種,為
東方蜉蝣 Ephemera orientalis
台灣蜉蝣 Ephemera formosana
蜉蝣屬 Ephemera sauteri

本屬3種,本種紀錄於低海拔山區,棲息上游清靜的溪流,普遍。

剛羽化的亞成蟲

↑台灣蜉蝣 Ephemera formosana,剛羽化的亞成蟲,翅膀還沒透明。

 Ephemera formosana

↑台灣蜉蝣 Ephemera formosana (),成蟲,淡黃色,翅膀具細緻的脈紋。

台灣蜉蝣 Ephemera formosana

↑台灣蜉蝣 Ephemera formosana,羽化亞成蟲後,再蛻皮一次,翅膀變透明了!

蜉蝣  Ephemera sp.

↑台灣蜉蝣 Ephemera formosana

↑台灣蜉蝣 Ephemera formosana,後翅短小,前翅前緣脈棕黑色。

蜉蝣  Ephemera sp.

↑台灣蜉蝣 Ephemera formosana,腹背及腹側具黑色的縱斑。

↑台灣蜉蝣 Ephemera formosana,複眼及中後胸顏色鮮豔,各腳透明無斑。

 

 

(附記)

本科俗稱蜉蝣,生活史為卵→稚蟲→亞成蟲→成蟲,屬於半行變態昆蟲。身體柔弱,觸角短小,頭部小能自由轉動,翅膀透明,前翅大於後翅,靜止時直立於背上,具2條尾毛及中央的尾絲。稚蟲棲息水中,靠腹側之氣管鰓呼吸,植食性,以藻類或植物碎片為食,稚蟲期長達半年或2-3年之久,一生要脫皮20餘次,羽化後的亞成蟲需再蛻皮一次為成蟲,成蟲不進食,壽命僅短短幾個小時但多數能活2 - 3日,故有「朝生暮死」的稱號。

全世界約有1000多種,台灣已知66種。本目下分2個亞目,長鞘蜉蝣亞目有4個總科(四節蜉蝣總科、扁蜉蝣總科、褐蜉蝣總科、蜉蝣總科)短鞘蜉蝣亞目有3個總科(小蜉蝣總科、細蜉蝣總科、圓裳蜉蝣總科)。(以上資料參考網路)

 

 

 

 

 

 

 


  回主題頁  

本頁建製2010年12月25日       更新2024/08/13        網頁、攝影:嘎嘎         版權說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