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     

台灣瘤喉蝗 Sinopodisma formosana (Shiraki, 1910)

台灣瘤喉蝗 Sinopodisma formosana

↑台灣瘤喉蝗 (雌)              

(蝗科 / 黑蝗亞科)  體長 26-34mm,雌蟲較大,體色有綠色、褐綠色、灰褐色,眼後方具黑色條斑,胸背板側緣有一枚黑色突出,觸角短鞭狀,翅膀側生,短小,後腿節與脛節關節處具黑斑。

本屬10種,本種又稱臺灣蹦蝗,主要紀錄於低海拔至1000公尺山區,以禾本科莖葉為食,也拍過成群啃食美人蕉葉片的畫面,成蟲出現5-10月,少數個體全年可見,數量很多。

其他:1140718、1140730、1140808、

↑台灣瘤喉蝗

台灣瘤喉蝗 Sinopodisma formosana

↑台灣瘤喉蝗

台灣瘤喉蝗臉譜

↑台灣瘤喉蝗,上唇擬態動物的牙齒,對天敵具有嚇阻的作用。

       蝗蟲取食由上唇(一片)、下唇一片(含下唇鬚一對)、大顎(一對)、小顎(含小鬚、一對)及舌(一片)所構成的口器,上顎堅硬適合咀嚼,下唇用於托擋食物, 另於小顎和下唇各生2條具有觸覺和味覺作用的觸鬚。 

  蝗蟲 脫殼

↑台灣瘤喉蝗,早齡若蟲。(右) 附近,又發現一隻正在蛻殼的若蟲。

瘤喉蝗若蟲

↑台灣瘤喉蝗,若蟲,不同齡期。

↑台灣瘤喉蝗,同上,從環境觀察應是本種的若蟲。

短角外斑腿蝗若蟲  瘤喉蝗 若蟲

↑台灣瘤喉蝗,若蟲,眼後方有一條黑色的縱紋,腿節具黑斑。 

瘤喉蝗 若蟲 

↑某種瘤喉蝗,不同齡期若蟲,後腳腿節不具黑斑。(右) 蛻殼

↑台灣瘤喉蝗 ,若蟲體褐色。

↑台灣瘤喉蝗 .,剛羽化的個體。

↑台灣瘤喉蝗 ,脫下的殼置於草叢上。

↑台灣瘤喉蝗,若蟲,成群啃食美人蕉葉片。

↑台灣瘤喉蝗 ,成群啃食美人蕉的葉片,前胸背板不具黑色縱線,觸角端部黑色。 

 

 

蝗蟲的臉譜真有趣!

 

 

 

     

 

 


         


本頁建製2004年10月24日         更新2025/08/09      網頁、攝影: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