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蚜 獅 背 上 的 房 子
在昆蟲世界裡懂得偽裝避敵術的不少,其中以蚜獅背上的偽障物堪稱一流忍者。 第一次在溪頭發現姑婆芋葉面有一團細木屑蠕動,近看也看不出是什麼東西,後來側看到腳才驚訝是一隻小蟲。 原來是草蛉的幼蟲,因為吃蚜蟲,加上大顎看起來很凶猛所以有「蚜獅」的名號。對蚜獅的習性弄清楚了,以後看到牠們的機會就會變多,隨著微距攝影的畫質越來越清晰,這些蚜獅的體態就一一現形了!
蚜獅背上堆疊的偽帳物像是牠的「房子」,每一間「房子」的結構與形狀都不相同,有趣的是這些房子上方都有一根長「旗桿」,頭部上方還有一個類似「遮雨棚」的東西。 檢查造屋材料大半是昆蟲的殼蛻和樹皮、木屑類,殼蛻是牠吸食獵物後留下來的,而這些東西是怎樣堆上去的呢?
2012年3月,我在屏東山上終於拍到蚜獅堆疊背上東西的連續畫面。 牠用大顎將細枝、枯葉頂到頭上,然後再頂另一片,不用黏液也沒有用絲捆綁,靠著身體兩側的刺突固定,是一種簡易的物理結構如同堆疊積木。 牠熟練的將「垃圾」堆到背上,總計花了十分鐘之久才完成。 回家在電腦上檢視這些照片卻看不出這些東西堆疊的順序,好像前面堆的東西掉下來,後面又補上去,牠耐心的將枯枝敗葉堆高但最後一點也不高,從上面看只不過是一堆垃圾,也許這就是偽裝的目的,只要天敵找不到,牠就可以安全無虞的背著沉重的東西四處遊蕩,尋找食物。 ↑ 花了好多時間的建構,最後比原先的還要矮,而且雜亂。 我拍了數百張各式各樣的蚜螄,發現背上的東西竟沒有完全一樣的,素材有枯枝、枯葉、樹皮、花瓣、細砂、昆蟲的屍體等,從側面看,這些造型像似藝術家的創作,每一隻蚜獅都是一個優秀的建築師。 蚜獅是草蛉的幼蟲,分類於脈翅目,成蟲身體狹長,翅膀寬廣,停棲時覆蓋整個身體,一般綠色,複眼突出具金屬光澤,翅脈如絲網透明,夜晚會趨光,常出現在燈下的牆角。
有些蚜獅不背雜物只背蚜蟲的體殻,牠們將捕食的蚜蟲吸乾體液後,剩下的空殼堆疊在背上,這些的東西是牠們的戰利品。
↑這隻蚜獅背上的房子可媲美101大樓,但頭頂上方的「遮雨棚」卻很小。
↑常出現在大花咸豐草上的蚜獅,以乾枯的小花瓣當作建材。
↑這隻蚜獅以樹皮或乾燥的果皮蓋「房子」,「遮雨棚」的造型很有創意。
↑這隻蚜獅體背上的柱子細而短,但頭頂上的「遮雨棚」卻很粗獷,若不是孔武有力恐怕撐不久。
↑蚜獅,前方有一根狹長的枯葉,用來遮掩頭部。
↑這隻蚜獅的「遮雨棚」擋不到頭部,但背上的兩根大「旗桿」氣勢非凡。
↑這隻蚜獅前方的「遮雨棚」細又長,「房子」的結構像刺蝟。
↑蚜獅,是靠背上兩側的芒刺固定偽障物。
↑蚜獅,以捕食蚜蟲為食。
↑蚜獅也愛吸食花蜜
我們無法了解牠們,就像我們無法了解自己一樣。
|
本頁建製2005年01月06日 更新2024/10/20 網頁、攝影: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