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短腹幽蟌 Euphaea formosa Hagen, 1869 [特有]
(幽蟌科)體長39-52mm,雄蟲頭胸部黑色, 合胸側視有橙紅色的魚鉤狀斑紋,腹部橙紅色, 後半段黑色,雌蟲合胸灰黑色,側視為黃色斜狀紋,腹部黑色,側視有一條黃色的縱線,翅膀黑褐色,末段透明 ,雄蟲近基部半透明。 本屬1種,又稱台灣蜻蛉,為台灣特有種, 族群遍布全台,4-11月出現,其中以6-9月份最多,常見於的溪流群集,雌蟲產卵於水中的石頭或枯木上,也會潛入水中產卵,行為十分特殊。 稚蟲體型寬廣,腹面體側具腹管鰓,尾鰓三條肉質,末端束管狀。
↑短腹幽蟌 (雄)
↑短腹幽蟌 (雄)
↑短腹幽蟌,雄蟲,前翅黑褐色,近基部及翅端透明。
↑短腹幽蟌 (雄) ,(右 ) 雌蟲。
↑短腹幽蟌,成熟雄蟲胸部側邊的魚鉤狀紋為橙紅色。(右) 未熟雄蟲。 ↑短腹幽蟌,雌蟲。
↑短腹幽蟌,雌蟲,體色綠色至黑色。
↑短腹幽蟌,雌蟲。
↑短腹幽蟌,雌蟲,臉譜。
↑短腹幽蟌,雌,腹側有一條黃色的縱斑。
↑短腹幽蟌,雌,腹端不具攫握器,上圖為排糞的情形。 (右) 腳具毛刺。
↑短腹幽蟌,剛羽化體色較淡。
↑短腹幽蟌,稚蟲,以腹管鰓及尾鰓呼吸。
↑短腹幽蟌,稚蟲,以腹管鰓及尾鰓呼吸。 ↑短腹幽蟌,稚蟲,腹面,具腹管鰓及尾鰓,下唇寬長,能自由伸縮捕食蝌蚪、小魚為食。
|
本頁建製2003年08月28日 更新2024/10/23 網頁、攝影: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