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  

臭巨山蟻 Camponotus habereri  Forel, 1911 [特有]

臭巨山蟻 

↑臭巨山蟻 (工蟻)

(蟻科 /山蟻亞科 / 巨山蟻屬) 大型,工蟻體長約 7-10mm,身體瘦長,頭胸部褐色,頭卵圓型,後緣平順,頭頂著生稀疏的短毛,觸角12 節,沒有明顯的錘節,複眼很大,中胸背板光滑,無後胸背板溝,後胸背板縫明顯,不具腹柄,腹錘黃色,背部有2-3條黑色的橫帶,螫針退化,具蟻酸腺孔,各腳黑褐色細長。

兵蟻體長約10-11mm,較工蟻稍大,頭部碩壯,大顎較大發達,生性機警。成熟蟻巢多由1 隻具生殖能力的蟻后及近千隻的職蟻組成,蟻后身體肥大,體長約15-16mm 。

本屬有17種之多,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為樹棲型的螞蟻,常見於林中長有青苔的樹幹、岩石,也會在都市邊緣的林下、行道樹,牆角或樹幹上築洞為巢。雜食性,以植物滲出的汁液和蚜蟲的蜜露為食,也會吃昆蟲的腐屍。 一般白天單獨行動,夜晚則具規律性的群聚活動,行動迅速,遇到騷擾會螫咬、噴蟻酸攻擊對方,全年可見,4-9月為繁殖期,數量很多,為台灣特有種。

  臭巨山蟻 工蟻

↑臭巨山蟻,工蟻體型瘦長,腹錘黃褐色具黑色橫帶。

臭巨山蟻

↑臭巨山蟻,葉緣的細毛在失焦的景深裡像渲染的水彩畫。

臭巨山蟻  有翅的雌蟻

↑臭巨山蟻,蟻后,腹部肥大。 (右) 有翅型的蟻后。

臭巨山蟻 雄蟻

↑臭巨山蟻,比較少見的雄蟻,通體黑色。

兵蟻

↑臭巨山蟻,夜晚喜歡群聚覓食,白天單獨行動較多見。

螞蟻分食

↑臭巨山蟻分食給同伴。

↑臭巨山蟻常遭體型較小的捷山蟻攻擊。

↑臭巨山蟻或近似種?體色較黑。

↑臭巨山蟻或近似種?同上,體色較黑,腹錘沒有黃斑。

 

 

 

被 螞 蟻 咬 到

被 螞 蟻 咬 到

        蜜蜂是以尾端的螫針挿入皮膚釋放毒液,而大半的螞蟻是用咬的。

        以山蟻和琉璃蟻亞科為例,牠們能用腹端的噴射器將防禦分泌物濺到天敵身上,這種分泌物,又稱為蟻酸,噴得又遠又廣。這兩亞科的螞蟻攻擊時會用大顎咬破皮膚,再把蟻酸噴到傷口。至於針蟻、短角蟻、長節蟻、軍蟻、二節蟻等亞科用的才是像蜜蜂那樣的針刺抵抗天敵。

        螞蟻的大顎像兩鋸齒狀而銳利的大牙,一但被咬到皮膚就會裂開,然後牠們會從腹錘噴出蟻酸灑在裂開的傷口而產生劇烈的疼痛,若沒有及時用藥物抑制,嚴重還會發炎腫脹。

吉悌細顎蟻

        以前我在宜蘭山區膝蓋著草地拍照,突然感到一陣刺痛,我猜那種刺痛應該是被螞蟻咬的,但我找不到兇手,螞蟻可能被我壓到,我穿雨鞋所以不是爬到褲管裡面,我猜是吉悌細顎蟻?因為曾被這種蟻咬過,像電到一樣的灼熱,隨後是陣陣的刺痛和紅腫,那種痛苦的經驗至今難忘,當場唉唉大叫,還好只有我一個人,不然就太丟臉了。

        臭巨山蟻螫針退化,具蟻酸腺孔,攻擊時,身體呈弓形,腹部對準切割的傷口。現在我終於明白被螞蟻咬到的刺痛感,原來就像在被割裂的皮膚上灑鹽巴。

 

        昆蟲的口器構造都不一樣,有的用咀嚼,有的用刺吸,有的舔食,以咀嚼式的昆蟲來說,其口器包括上唇、大顎、小顎、下唇及舌,蝗蟲具有這種口器。蜂以嚼吸式取食,其口器有咀嚼和吸收的功能,上唇及大顎能咀嚼花粉,再以舌吸收花蜜。蠅以舐吸式口器取食,大、小顎退化但仍留有小顎鬚,下唇延長形成喙,喙具舌及上唇形成食物道,末端有兩個唇瓣和許多環溝來舐吸食物。

        鍬形蟲的大顎最發達,但並不是用來咀嚼食物,而是打鬥和爭奪地盤,雌的鍬形蟲大顎很短,只用來掘洞產卵。

        多年的野外調查被昆蟲咬傷或螫傷次數最多的分別是,蚊子、小黑蚊、螞蟻、鍬形蟲、蝗蟲、螽斯、蜜蜂等,其中以被蜜蜂螫刺所產生的腫痛感最厲害,其次是螞蟻。

 


保家衛國的螞蟻

 


發現一隻扁鍬

 

 

 

 

 

 



本頁建製2003年11月27日     更新2024/11/09     網頁、攝影: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