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褐翼勾蜓
(晏蜓科) 體長 73 - 82mm,雄蟲複眼綠色,合胸黑色,合胸前視具2組U字形黃色斑紋,合胸側視具3條黃色帶,
下方一條呈魚鉤狀,腹部黑色,腹面各節具小山字形
黃斑,其中第7節斑點較大,翅膀透明,翅基及翅中央前後緣具黑點,此為命名的由來。雌
蟲有2型,褐色型與透翅型,雌蟲腹部末端膨大,其餘特徵與雄蟲相同。
本種分布於低海拔山
區之溪流環境,常高空盤旋,領域性強,雌蟲以點水式產卵,為台灣特有種。
本屬有3種,為褐翼勾蜓、短痣勾蜓、闊翼勾蜓,其中闊翼勾蜓身份未明,短痣鉤蜓翅端無褐斑,腹部第7節黃斑最小,斑翼勾蜓翅端無褐斑,腹部第7節黃斑較大。
↑褐翼勾蜓,翅膀透明,翅膀中央及翅端具黑褐色斑點,此為命名的由來。

↑褐翼勾蜓 (雄)

↑褐翼勾蜓 (雌)

↑褐翼勾蜓(交尾)

↑褐翼勾蜓(交尾)

↑褐翼勾蜓
近似種比較:
←近似種,褐翼勾蜓
Chlorogomphus risi
,雌,第7節黃斑較大,翅膀具褐色分布,翅端具褐斑。
←近似種,短痣勾蜓 Chlorogomphus brevistigma
,雌,第7節黃斑最小,翅膀具褐色分布,翅端透明不具褐斑。
|